【smM周评】硅价跌至近年谷底,企业承压生产陷困境

【smM周评】硅价跌至近年谷底,企业承压生产陷困境

admin 2025-04-23 环保生活 71 次浏览 0个评论

**smM周评:硅价创近近年新低!企业生产压力大**

近期,工业硅市场再度传来令人瞩目的消息,硅价已创下近年新低,这一态势无疑给众多硅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压力。本周,工业硅期货及现货市场延续了此前的下行趋势,价格的不断走低,让市场参与者纷纷感叹行业寒冬的严酷。

具体来看,华东地区的工业硅价格普遍出现了下跌。通氧553#硅的价格区间已调整至9800-10000元/吨,与上周相比,每吨下跌了250元。同样,441#硅的价格也下滑至10200-10400元/吨,跌幅与553#硅保持一致。尽管3303#硅的价格相对稳定,保持在11400-11600元/吨,但在整体市场下行的背景下,也难以独善其身。

期货市场上,工业硅主连合约的走势同样令人揪心。价格低点已经跌破9000元/吨,再次刷新了历史最低记录。这一走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,也加剧了硅企的生产压力。许多企业面临着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的困境,生产越多,亏损越大。

【smM周评】硅价跌至近年谷底,企业承压生产陷困境

硅价的持续下跌,一方面受到了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,另一方面也与下游产业链的需求不振密切相关。有机硅及光伏产业链中的多晶硅、电池等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下跌走势,这直接导致了上游工业硅需求的减少。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,工业硅企业的出货量难以增加,库存压力不断攀升。

尽管部分硅企试图通过减产来稳定价格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一方面,减产意味着放弃市场份额,可能导致未来市场恢复时难以迅速抢占先机;另一方面,由于行业内的竞争依然激烈,减产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共识,因此很难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支撑。

此外,工业硅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。供应端方面,尽管新疆等部分地区的开炉数量有所下降,但四川等地的新增产能却在不断投放市场。同时,一些大型项目的投产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。例如,云南某10万吨水电硅节能环保项目的点火投产,就为市场带来了新的供应增量。

需求端方面,多晶硅企业的开工率虽然略有增加,但整体需求仍然疲软。部分多晶硅企业选择检修复产,但这也难以改变市场整体需求不足的现状。有机硅企业方面,由于盈利空间收窄,部分单体厂已经选择减产或降幅生产,对工业硅的需求进一步下滑。铝硅合金企业则按需采买,囤货意愿不足。

出口方面,虽然工业硅的出口占比达到了一定比例,但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亚洲及东南亚。美国“对等关税”等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,难以成为支撑硅价上涨的外部因素。因此,在内外需均不振的情况下,工业硅市场的价格走势显得尤为艰难。

行业内部的分化也在加剧。头部企业及产能配套的一体化企业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和成本优势,市场份额逐渐扩大。而数量占比较多的中小硅企则面临着生存困境。在价格战中,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长期的亏损,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或寻求并购重组的机会。

短期内,工业硅市场的供需僵持局面难以打破。买卖双方持续博弈,价格阴跌不止。部分多晶硅企业开始出现撑市意向,但由于市场整体需求不足,这些努力往往难以取得明显成效。同时,抢装季的临近结束也使得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后市预期偏悲观。

对于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短期内硅价仍将维持低位整理态势。要打破这一僵局,需要供应端进一步减产以缓解库存压力,同时需求端也需要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。然而,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这一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艰难。

综上所述,工业硅市场的寒冬仍在持续。硅价的不断下跌给硅企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压力,市场供需矛盾突出,行业内部分化加剧。面对这一困境,硅企需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,通过技术创新、成本控制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,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。同时,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,为硅企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李诤,本文标题:《【smM周评】硅价跌至近年谷底,企业承压生产陷困境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